承先啓後的舵手

鄒篪生

任期: 民國96年1月~96年7月 代理主任

學歷: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生物化學博士

經歷: 國研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副主任、資深顧問
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講座教授
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 主任
臺糖研究所 副研究員

我與蔡嘉寅主任相識多年,在長期合作下,建立了良好的默契。民國94年,在他的邀約下,我來到政策中心任職。當時正逢中心改制,從隸屬國科會的政府機構轉變為財團法人,面臨的第一個挑戰,便是塑造中心新的組織目標與任務。

國科會做為一個推動國家科學技術發展的部會,在科技政策上具有規劃、跨部會協調與考評三大功能。我認為中心改制後,應扮演支援國科會政策智庫的角色,除了跨部會協調有賴國科會本身外,其餘在規劃與績效考評方面,都是身為智庫的我們可以協助並著墨的面向。因此,在科技政策研究部分,我們首先致力於建立政策規劃與政策評估的方法論。此外,因應當前知識經濟潮流,中心在資訊面也應有所作為,既然從「資料中心」轉變成為「資訊中心」,核心能力上便應從單純的資料蒐集、整理,提升為資訊分析、解讀與應用。

為了因應這些組織任務上的轉變,必須調整相關的制度或規劃新的措施,例如修改同仁出國的相關規定,由同仁提出規劃,經中心核可後,出國短期研究;每年舉辦國際性的研討會議,邀請國際重量級學者與會;以及鼓勵同仁在職進修等。這一系列措施可強化中心的國際連結,另一方面亦可提升同仁的專業能力與士氣。我認為中心的發展,便是建立在同仁能力的進步與提升上,而這些能力正是未來推動科技前瞻研究,協助政府執行政策績效評估等重大任務的根基。整體而言,在中心任職期間工作愉快,也學習到非常多,尤其過去在實務工作的一些做法,在這邊都得到了學理上的印證。

放眼未來,我認為資訊的蒐集、分析與解讀,仍將是政策中心的業務重點,資訊革命之前,後進國家與先進國家的競爭力差距,在於獲取資訊的時間差;資訊革命後,此一時間差被消弭了,現今競爭力的差距,則是源自對資訊的解讀與分析的能力。為了協助政府在知識經濟時代持續維繫競爭力,政策中心扮演政策智庫與知識資訊支援的角色將是不可或缺的一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