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先啓後的舵手

馬道行
任期: 民國74年7月~84年3月
學歷: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工程、工業教育博士
經歷:
美國福特汽車公司 工程師
教育部 專門委員
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創校教務長
經建會人力規劃處 副處長
國科會派駐芝加哥代表處科學組 組長
民國74年,國科會主任委員陳履安先生將我從經建會商調過來,正是電腦與網路結合,國際資訊產業自動化大革命開始啟動的時刻,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推動國內科技資訊服務的現代化,並與先進國家科技資料機構建立合作關係。美國國防部DARPA網路的研究構想與發展,使我明瞭並確認了一個國家級資料中心以及300多個館際合作單位資源共享服務未來發展的方向。因此,很快的,整合國內科技資訊、業務全面自動化及籌設全國科技資訊網路(STICNET)的五年發展計畫,在國科會及李國鼎資政的首肯下,經行政院的核定後便積極展開。這項計畫的執行,不僅使科資中心的業務完全改變,也帶動了國家資訊資源的整合,更促進了我國資訊服務全面的轉型。
汲取先進國家研究經驗對國家科技發展十分的重要,但囿於外交處境,想要與其論及合作並取得相關研究參考資料,談何容易。所幸,在完成科技分類典、索引典、中英文檢索軟體,以及STICNET網路啟用後,科資中心以嶄新的姿態走在亞洲國家的前端,化解了部分的困難,並在因緣際會下,相繼地與許多國際知名的資料機構建立了實質合作關係,並獲致相當的成果。例如,與日本科學技術資料中心(JICST,現已更名為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)的頻繁互動,為中日科技交流奠定平坦而美好的基礎;分別與美國國家技術資訊局(NTIS)及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(NLM)簽訂合作協議,以極優惠的價格將美國研究報告引進國內,並在我國設立全球第17個「國際醫學資訊中心」,使國內研究人員得以就近獲取最尖端的醫學研究發展資料;配合產業發展,引進歐洲經濟共同體官方資訊,提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文獻資訊服務;與全球三大資料服務中心之一的加拿大科技資訊機構(CISTI)建立合作關係,佈建學術研究文獻服務管道。
此外,提升我國學術期刊水準與促進研究成果的國際曝光,是國科會的重點工作。科資中心為此釐訂學術期刊與論文格式參酌要點,舉辦「科技期刊編輯人座談會」,辦理獎助優良期刊,並主動向國際知名資訊機構推介我國的學術期刊。民國103年3月3日,科技部正式掛牌,我應邀出席。典禮中國科會主任委員朱敬一院士提及:「民國七十年代由國科會率先採用的科學引文索引(SCI)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(SSCI)做為客觀評估學術研究成果的指標,運作了二十多年,我國學術水準已與國際的距離大幅縮小。」馬英九總統致詞時也說:「我國的科技專利、學術論文篇數,這些年來名列全球前茅。」我不禁欣慰,當初的構想,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,成果終於展現在國際間了。